首页 / 院校新闻 / 正文

上海戏剧学院举办《平凡的世界》研讨会

  电视剧《平凡的世界》与上海戏剧学院渊源颇深,除该剧制片人李娜,总导演毛卫宁,主演袁弘、尤勇等人均为上戏校友之外,该剧文学顾问吴小钧也来自上海戏剧学院。

  昨日,上海戏剧学院举行电视剧《平凡的世界》研讨会,主创重回母校分享创作经验,探讨人才培养模式,并就《平凡的世界》畅谈名著小说改编影视剧热潮的相关话题。

  出席会议的作家毛时安充分肯定了《平凡的世界》实现了艺术创作上的两大超越,“第一个跨越是时代、时间的跨越,1975年到1985年,离我们已经30年,对于年轻的编剧、导演、演员来说,他们跨越了一个时间的隔阂和时间的障碍”。

  毛时安认为,《平凡的世界》充分展现了现实主义戏剧、现实主义艺术的魅力所在,“ 第二个跨越是空间的跨越,一个是西北,一个是东南方”。他坦言,提到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,文学读者的“反抗”一直存在:“对文学读者的偏好,我个人觉得可以忽略,应该更加尊重没有看过原著的那些观众,重视他们的反应”。

  截至探讨会前,《平凡的世界》的网络点击率已超过20亿次,毛时安认为,《平凡的世界》播出后得到年轻人接受,对于影视作品改编已属不易:“这些点击率大部分来自于年轻人,这样的作品可以得到年轻人在网络上的支持,已经证明作品成功地完成了从文学向影视的过渡。”

  作家贾鸿源等人,也把电视剧版《平凡的世界》与去年热播的电视剧《红高粱》以及即将开拍的《白鹿原》做比较,认为“做出这种类型的电视改编,根本上是对文学的一种坚持”。出席研讨会的专家们认为,电视观众的文学情趣与文学审美可以培养并塑造,未来把经典文学著作搬上荧屏的关键,在于如何更好地运用影视艺术手法“转码”文字。

  “我了解到一个有趣的情况,我的一些学生,他们一边对《何以笙箫默》津津乐道,一边也在追看《平凡的世界》,看来,《何以笙箫默》和《平凡的世界》的观众群也是可以重叠的。” 来自同济大学中文系的王鸿生在研讨会上坦言,在当下社会,任何问题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评价,继而在互联网上引起争鸣:“你可以说这个社会是精神分裂,也可以说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。”

  王鸿生赞同类似《平凡的世界》这样的电视剧,对广大受众全覆盖式的影响“绝对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”,“中国故事怎么讲,尤其是现代中国故事怎么讲,对于文学、戏剧、影视作品始终是一个难题。”

  王鸿生认为,《平凡的世界》的播出为讲述中国故事提供了宝贵经验:“选准历史的临界点”、“阐述人的德性和尊严感的关系”、“重视哲理性的内涵”,他认为讲好中国故事必须遵循这三点,“虽然是讲30年前的故事,但在精神上和当下现实构成了对话关系,社会精神文化或者说伦理层面的问题时至今日依然亟待解决”。王鸿生认为,就大局而言,他选择向主创表示敬意:“这样的影视剧在扭转颓势、重构当代人的习惯上做出的贡献值得致敬。”更多相关资讯请访问上海戏剧学院留学预科官方网站www.sta-lx.com/,或拨打报名热线021-51879607来进行咨询。


上一篇:上海戏剧学院召开中层干部大会
下一篇:上海戏剧学院继教院国内艺术班怎么样?
快速咨询通道
学生姓名 *
联系手机 *
专业方向 *
备注